一、历史沿革
(留坝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产生与发展)
1950年:留坝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见证
在新中国政权建设史上,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地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种重要的过渡形式。
1950年2月10日,留坝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了留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秘书,主席:张志高,副主席:岳培新、郭振威,秘书:王杰。县政府成员由上级委派,代县长:岳培新。至1954年7月,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举行10次会议。会议分别对成立农会、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婚姻法》宣传、开展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完成有关选举事项。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过渡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对联系、动员全县人民克服暂时困难,恢复和发展经济,完成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准备了条件。
1954年:留坝县人民代表大会初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民需要民主政治建设。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决定,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3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选举活动的法律,标志着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开端。
同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的奠基性伟大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实现民主政治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热情。
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全县开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主选举,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第一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留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2名
1954年7月14日,留坝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1)听取县长马玉图做的政府工作报告;(2)县委书记李恒顺作了总结讲话。标志着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就此完成了担负的历史使命。
1954年7月至1966年3月,县人民代表大会历经六届,共举行会议13次。在这一时期,县人民代表大会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县人民代表大会活动被迫中断。根据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将1968年9月建立的县革命委员会算作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直到1978年8月才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7月至1978年8月,我县共召开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但都未设立人大常委会,县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由县人民政府(县人委)行使人大之职能。
1981年:开启留坝县人大常委会履职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对《宪法》、《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修改的决议,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委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1981年1月,留坝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留坝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县长、副县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主任路蔚成,副主任王远志、冯汉珍、郭慧文,县长张英俊,人大常委会下设办公室、经济组、卫生组、政治组,从此掀开了留坝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的历史新纪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981年1月留坝县人民代表大会恢复至今,历经第九届至第十七届,第九届至第十二届每届任期三年,之后每届任期五年,各届坚持每年举行1次会议,累计举行会议34次。会议审查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年度预算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做出决议、决定,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充分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全县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加快留坝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顾历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留坝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中共留坝县委的领导下,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和人大工作发展规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工作届届相继、步步提升,人大事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留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铿锵足迹。
二、步履坚实 辉煌成就
历史长河,烟波浩渺。留坝县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已60年,人大常委会设立34年。60年来,县人民代表大会历经17个届次,累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47次。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的作用在逐步扩大。
重大事项科学决定
历届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紧围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人民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依法做出决议决定。县人大常委会在履职34年里,共召开常委会232次,审议全县重大事项,做出决议、决定264项,包括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至“十二五”六个五年规划及执行情况,全县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及执行情况,旅游、“三农”、教育、计划生育、司法、环保、城市建设等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有效地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转变为国家意志,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如1997年4月,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2011年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关于财政资金担保贷款”2860万元,用于紫柏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政府在得到人大的支持下,积极投入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先后建成紫柏广场、闸口石至紫柏山顶车行道、紫柏山索道及游客中心、县城格桑花海、环县城专业山地自行车赛道、石峡子沟农家宾馆、栈道漂流景区、紫柏山国际滑雪场、老街美食风景街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和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通过验收。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及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6倍和2.4倍。县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议,推动了旅游建设和发展,我县的旅游产业正迈着矫健的脚步阔步前行。
2010年11月,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县城规模,促进县城发展,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对县城总体规划草案多次参与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2010年11月的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留坝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为县城的科学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政府几年来奋力实施,规划的重点项目迅速建成,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县城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确保了县城环境安全卫生;2012年投资6350万元,实施了县城紫柏路改造和老街改造工程,建成了风貌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商业文化浓厚、功能配套完备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加速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实施了石峡子沟农家乐宾馆建设及县城绿化改造提升;2014年将投资1200万元实施厅城遗址公园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将极大的提升了县城品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县人大常委会成了以来,先后做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留坝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关于加强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办法”等决议,有力促进了依法治县、优化县域发展环境、财政监督和人大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监督工作扎实有效
人大常委会始终紧贴发展主题,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查、询问质询等形式,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435项,做出审议意见350件,2007年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对5个职能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300多次,对《宪法》、《组织法》、《监督法》、《计划生育法》、《森林法》、《道路交通法》、《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等50多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如人大常委会针对我县乱砍滥伐木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现象,多次开展视察检查,建议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利用山林资源,大力实施“天保工程”。2000年以来,政府通过禁止商品材采伐、封山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我县森林植被率由原来的74.9%提高到88.3%,原来光秃的山绿了、枯竭的沟溪又有水了,泥石流现在也很少见了,飞鸟走兽也明显多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处处呈现一片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针对姜眉公路开通后,车流量加大,交通事故频发,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 和2012年对“交通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并做出审议意见,县公安交通部门加大对公路沿线镇、村、组、学校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危化品的检查,增设警示标牌、减速带、安装电子监控等措施,降低交通安全隐患。2014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交通事故数下降3%,死亡人数下降50%,受伤人数下降33%,经济损失降低1%。
教育是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重点,自1997年实施“两基”到现在的“双高双普”,除在1998年做出<1998年为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年的决议>外,还多次视察“义务教育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教育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多年来政府及教育部门采取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我县已基本达到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标准,高考上线率由1997年的7.2%,增长到2014年的87.7%。
人事任免严格规范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和德才兼备与群众公认相统一的原则,规范任免程序,严格依法进行人事任免。常委会先后制定完善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办法》、《人民陪审员任免办法》等规定,使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常委会成立以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53人。与此同时,常委会通过开展干部述职评议、工作评议、问卷测评调查、参加“一府两院”会议、活动,深入部门调研,同对口部门联系等方式,加强对常委会任命干部的任后履职监督。这些有效形式的运用,促进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依法行政
和廉洁自律,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端正了干部的价值观、权力观。
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历届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不断健全代表工作制度,丰富代表活动,改善代表履职条件,全方位调动代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代表履职的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服务保障工作,为代表履职奠定基础。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学习班、培训班,多形式多途径为代表提供学习平台。累计培训各级人大代表3000多人次,代表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以代表履职活动为载体,发挥代表先锋模范作用。人大常委会坚持多层次、宽领域的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共开展活动700多人次。近年来,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镇人大代表评议驻镇站所活动,先后进行了50多次的评议,通过评议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代表的使命感,又改进了站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认真督办代表议案建议,切实改善民生。60年来,人大代表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44件,建议批评意见1259件。
如:2003年,就县城居民饮水质量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做出了《关于保护县城居民饮水水源,保证饮水安全和饮水质量的议案》的决议。经过县政府和城关镇的不懈努力,搬迁石峡子沟水源地农户,实施退耕还林,自2003年至2013年共投资1240余万元建成300立方净水厂一座,蓄水5万立方枯丰调节水库一座,改造和延伸了县城供水管网。从根本上保证了县城居民饮水水质安全和正常供水。
农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照明用电、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医疗等都事关民生,也是人大常委会视为己任的大事要事,对每年人大会上代表所提这些方面的议案、建议,人大常委会都密切关注,加大督办力度,经过政府不断努力积极落实,2006年以来,我县8个镇先后通水泥路和柏油路,98个行政村中88个行政村实现了公路硬化,通畅率为90%;建各类桥梁90座,解决了群众过河难问题;通自来水96个村340个组, 覆盖率达87%;98个村及其村民小组已全部通电;7个镇的卫生院和64个村卫生室不断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新农合参保率达99.9%。这些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留坝县人大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经过30多年的调整充实,已由1981年的“三组一室”增加至目前的“四委一办”,工作人员也由当初的12人增加至目前的35人,机关活力不断增强。历届县人大常委会始终重视机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先后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多个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领导讲座、学习辅导等途径,不断的强化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法规政策水平,推动了人大各项工作的开展;县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制度建设与创新,建立完善了监督、决定、任免、议事、联系代表等11项制度,常委会机关制定了理论学习、信访接待、廉政建设等多项制度。各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创造条件,积极拓展宣传平台,为常委会依法履职营造良好氛围。创办了《留坝民生》网站,定期编写《留坝人大工作》专刊;强化镇人大规范化建设,2005年在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争取和县委的支持下,配齐了镇人大主席,积极支持镇人大履行职责,指导他们围绕全县重大部署和发展重点依法开展工作,督促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开好镇人大例会,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进步。
积极参与中心工作。人大常委会领导身体力行,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5.12地震及多次的暴雨洪水灾害之际,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将控灾救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在旅游一业突破发展工作中,主动介入,不但做好监督,还积极参与老街改造、紫金河景观建设、紫柏路改造等20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助推了精美富强、宜居和谐新留坝的建设步伐。
辉煌历程60,民主法治普华章,60年探索创新,60年不负重托。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留坝正处于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必将肩负神圣使命,不负全县人民厚望,在加快留坝突破发展、推进依法治县、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再做新贡献,再谱新辉煌!
供稿:唐晓荣 冉茂金